UDI即医疗器械唯一标识,全称Unique Device Identification,是医疗器械的“身份证”。UDI编码强调“一物一码”,具备唯一性、稳定性、可扩展性。
UDI编码是一种条形码,以“数字+字母”组合形式,器械标识码DI与生产标识码PI的组合构成了UDI编码的稳定性。
DI是强制固定的编码,解析后能够获知该医疗器械标签商、标签管理人员信息、医疗器械的特定版本或型号;PI可以变化,更精准识别具体器械,解析后能够获知器械序列号、生产日期、失效日期等。
简单来说,如果UDI编码为身份证号码,那么每个人从出生获得的各种号码,如银行卡号码、学号、护照号码等均会与身份证绑定,以此形成关联。
因此在某医疗器械存在缺陷时,相关部门能够快速锁定同批次器械,找到相关病患,提高不良事件的追踪能力。

二、UDI助力医院精细化管理
“可追溯”也是医院精益化管理的重要环节。
就医院本身而言,传统医用耗材监管针对性不强,操作繁琐,时常遇见“码”不对应需要手工录入的情况,耗费大量人工成本,并且也难以准确的对医用耗材进行数据分析。同时,医院财务管理多数使用手工记账的方式,伴随耗材使用量增加,问题也逐渐凸显。
三、UDI在医院端的六个场景
1. 入库验收
以往困境:
入库效率低下:由于每个生产厂家产品不一致,防伪方式也不一致,而且库管员非专业鉴定人员,只能对外观和品目进行验证,无法有效验证货品真假或者是否为合规渠道货源。这些信息,甚至有时科室医生、护士也无法判别。
品规繁杂、供应商多,准入资质、质量管理难度大
现在的标准:
医院有了UDI院端系统以后,可能打破信息孤岛,高效对接多个系统的数据。比如实时加载产品信息,包含注册证、生产厂家、物流等信息,自动完成关联,一物一码自动完成真伪校验。
还可以实现更方便的资质证照管理、合同管理、产品安全管理、订单管理、产品溯源,更好实现产品上下游全程质量的把控。以此将解放医务人员的双手从原有复杂重复的工作上解救出时间,更多用在医疗服务及救治患者身上。
2. 产品召回:
以往困境:监管性不强,难于追溯
通过UDI院端系统:
医疗器械唯一标识,从出厂、入库到使用,全部都采用UDI方式,可实现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。同批次产品,也可以快速定位,快速召回。
3. 产品库信息完善
以往困境:院内信息管理系统:信息系统内部建立有一个产品库,内容包含产品信息,比如名称、规格型号、计量单位、生产厂家等等字段。但是,由于每个人对产品的理解不一样,所以在完善产品库的时候,同样的产品信息录入各有不同。往上级部门填报数据时,由于产品名称不一致,统计的数据也不够准确。
通过UDI院端系统:
现通过UDI云平台,可以直接从云平台调取产品信息,并以此为标准完善院内信息系统产品库。上级部门在调取数据时,也以此为标准。最后标准统一,提取数据更为准确。
4. 实现院内/外精细化管理
以往困境:品规繁杂、供应商多,准入资质、质量管理难度大
通过UDI院端系统:
通过UDI信息追溯各部门调拨配送、出/入库等信息,实现院内供应链自动化管理。
针对医用器械不同价值、使用特性,实施分类管控,实现医用耗材的精细化管理,保障支出、消耗及收入的平衡,控制损耗避免浪费,降低运营成本目标。
5. 医嘱计费、核销出库、医保报销
以往困境:人工操作,效率较低,出错率高
通过UDI院端系统:
在HIS系统中,将UDI码、计费信息、医嘱信息、社保信息进行关联
对UDI码扫码识别的时候,HIS系统自动完成下医嘱和计费的操作,并且将条码使用信息回传给ERP系统
ERP系统接收UDI信息,完成核销出库操作
病人出院时,完成医保报销
6. 耗材使用分析:
以往困境:
物资院内流通信息化程度低,也难于延伸到病患
通过UDI院端系统:
医院可以准确了解医院耗材的使用及流通情况,可以统计产品注册数量和医院当前耗材数量,并且可以知道器材直接的类别占比等信息;为医院的管理、决策和病理研究提供有力支持。
四、结语
UDI共享库数据已经放开,第一批UDI试点医院之后,越来越多医院也已经相继完成相应的开发,或者开始手探寻相应的开发思路。随着UDI的普及推广,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来助力医疗事业的发展。
免责声明: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我们将及时处理以保障双方权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