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申请UDI代码:制造商需要向欧洲医疗器械监管机构(如国家监管机构或认可的UDI数据库管理机构)申请UDI代码。UDI代码由特定的编码标准组成,包括设备标识符(Device Identifier)和产品标识符(Product Identifier)。
2、标识设备:制造商需要将获得的UDI代码应用于其医疗器械上的标签或包装上,确保设备能够被唯一标识。UDI通常以一维条形码、二维码或其他机器可读的格式呈现。
3、创建UDI数据库记录:制造商需要建立和维护UDI数据库记录,记录与每个设备相关的详细信息,例如设备的型号、批次、序列号等。这些记录应与技术文档和其他相关文件保持一致。
4、数据管理和更新:制造商需要管理UDI数据,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。这包括定期更新数据库记录,以反映设备的最新状态和相关信息。
5、UDI编码规则:UDI编码应包括两大部分:产品标识(Device Identifier,DI)和生产标识(Production Identifier,PI)。产品标识用于识别注册人/备案人、医疗器械型号规格和包装的唯一代码。在中国,DI通常采用GTIN-14格式,包括注册人备案人识别代码、商品项目代码和校验码。生产标识由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相关信息的代码组成,可包含序列号、生产批号、生产日期、失效日期等动态信息。
6、UDI系统流程:企业应确定UDI总协调领导,并组建适合的团队,包括法规注册人员追踪UDI相关法规的最新进展,及时调整企业策略。企业需要熟悉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规则》等相关法规和标准,以及选择合适的发码机构。企业应选择符合中国、欧盟和美国等地区要求的发码机构,如GS1,以确保UDI的国际兼容性。企业需根据产品特性确定UDI的组成,包括产品标识(DI)和生产标识(PI),并设计UDI标签。企业应生成UDI标签,包括机器可读码(如一维码、二维码)和人工可读码,并进行打印。在产品上市销售前,企业需将产品标识(DI)及相关数据上传至中国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(UDID)。建议企业建立相关的程序文件,确保UDI管理过程规范化、制度化,以便持续控制和优化实施过程。
7、UDI码生成流程:企业若需要自行实施UDI,编制UDI码的常规步骤是:申请厂商识别代码(DI)→编制UDI-DI→编制UDI-PI→赋码和校验→UDI数据库录入→数据维护。首先,实施企业需要到中国物品编码中心申请厂商识别代码。审核通过后,企业将获得7-10位的厂商识别代码。UDI-DI组成包括:包装标识符+厂商识别代码+商品项目代码+校验码。UDI-PI根据监管和实际应用需求,可包含医疗器械序列号、生产批号、生产日期、失效日期等信息,企业可根据自身管理的需要、经营流通和使用单位记录使用的需要,自行选择。在国家药监局唯一标识注册系统、医疗器械唯一标识数据库(CUDID)中提交UDI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