UDI政策的全球背景
医疗器械唯一标识(UDI)已经成为解决医疗器械全球监管问题的通用语言。国际医疗器械监管机构论坛(IMDRF)的前身——全球医疗器械协调工作组(GHTF)于2008年建立了UDI特别工作组,并于2011年9月通过了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指南》。2012年,IMDRF取代了GHTF,并在《指南》的基础上补充完善通过了《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拟定规则》,期待全球各监管部门依照该拟定规则来构建自己的UDI系统。
UDI政策在中国的实施
2024年7月1日,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全面实施了UDI政策。这一政策要求所有医疗器械在上市销售前必须具有全球唯一的标识。UDI政策的实施对医疗器械行业的监管、企业的运营模式以及患者的安全保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UDI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医疗器械的监管效率,使得监管部门能够更快速、更准确地追踪和管理医疗器械。同时,通过UDI系统,可以确保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来源清晰、信息准确,从而降低医疗事故的风险。
UDI政策对企业的挑战
UDI政策的实施给未赋码的医疗器械带来了一系列挑战。未赋码的医疗器械将无法完成注册和上市流程,直接影响企业的市场准入。未按要求赋码的企业可能面临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处罚,最高罚款可达10万元人民币。此外,在UDI成为行业标准的情况下,未赋码的医疗器械将在市场上失去竞争优势。
企业的应对策略
面对UDI政策带来的挑战,医疗器械企业需要采取以下应对策略:
及时赋码:确保所有产品在上市前完成UDI赋码,符合国家政策要求。
加强内部管理:建立和完善UDI管理体系,包括UDI的生成、分配、记录和维护。
升级信息系统:投资于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系统,以支持UDI数据的管理和上传。
培训员工:对员工进行UDI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,提高团队的执行力。
优化供应链:与供应链合作伙伴紧密合作,确保整个供应链的UDI合规性。
UDI政策的全球实施情况
UDI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积极推进。美国率先实施UDI,2012年《FDA安全与创新法案》明确了UDI系统实施的时间框架,并在2013年9月24日发布了《UDI最终法规》。欧盟也在2013年4月发布了医疗器械唯一标识系统通用框架的建议,并在2017年5月5日发布了医疗器械法规(MDR)和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法规(IVDR),于2017年5月25日正式生效,并分别于2020年5月26日和2022年5月26日实施。
结论
综上所述,2025年的医疗器械UDI政策将继续沿袭2024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政策框架,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推广和深化。企业需要积极应对这些变化,确保其产品符合UDI要求,以保持市场竞争力并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