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法规遵循
强制实施范围
所有第三类医疗器械及部分第二类高值耗材(如体外诊断试剂、介入类器械等)需按国家药监局要求实施UDI,2024年6月起生产的第三批目录产品必须赋码。
部分省市(如北京、山东、浙江)提前扩大UDI实施范围,要求二类耗材赋码。
医院准入要求
多数医院要求所有入院耗材(包括一、二、三类)必须具备UDI编码,否则无法入库。
医院通过UDI系统实现资质校验、真伪识别和全流程追溯。
UDI编码与赋码规范
编码规则
UDI由固定设备标识(DI)和生产标识(PI)组成,DI需通过发码机构(如GS1、HIBCC)申请,PI包含批号、有效期等动态信息。
组合类耗材若可单独销售,需单独分配DI并赋码。
赋码方式
高值耗材:采用“一物一码”,优先使用本体标识(如激光蚀刻)确保耐用性。
低值耗材:可采用“一批一码”,结合定数包管理,通过HIS系统关联患者信息实现追溯。
标签需符合ISO标准,确保可扫描识别,避免污损或遮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