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应用领域不同
UDI码
对象:专用于医疗器械(如手术器械、设备、耗材等),覆盖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监管方:由国家药监局主导,要求医疗器械生产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强制实施。
药品追溯码
对象:仅用于药品(如口服药、注射剂等),重点追踪质量安全与流通路径。
监管方:由国家药监局与医保局共同推进,涉及药品生产、销售及医保结算环节。
二、编码结构与组成不同
UDI码
结构:由两部分组成:
产品标识(DI):标识制造商、型号、包装规格等静态信息,例如GS1体系的GTIN-14编码。
生产标识(PI):包含动态数据,如生产批号、序列号、生产日期、失效日期等。
表现形式:支持一维码、二维码或射频标签,需同时满足机器扫描与人工识读。
药品追溯码
结构:由20位数字、字母或符号组成,包括:
药品标识码(前7位):标识药品通用名、剂型、生产企业等。
生产标识码:记录生产批号、有效期等。
分级管理:分为三级(大码、中码、小码),最小包装单元需独立赋码。
三、核心功能差异
UDI码
目标:实现医疗器械全流程可追溯,包括生产、流通、临床使用及召回。
应用场景:
供应链管理(如库存监控、防伪验证);
医疗设备维护与不良事件追踪;
支持国际贸易(符合GS1等国际标准)。
药品追溯码
目标:保障药品质量安全,打击假药、回流药及医保诈骗。
应用场景:
消费者扫码验证药品真伪与来源;
医保结算时核对药品信息,防止串换销售;
监管部门快速召回问题药品。